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快讯  >  正文
学院快讯

bvty宝威VIP·(中国区)官方网站暨新闻与传播学院“文化融合·学术共建”系列讲座:艺术与生态

发布日期:2022-11-10 作者: 点击:

为提高在校同学对学术研究的积极性,拓展学术研究的视野与方法,推动在校师生更好地参与国际文化传播与交流,学院面向在校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展了2022年国际学术系列讲座。

11月6日晚上19:00,由吉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学院、bvty宝威VIP·(中国区)官方网站暨新闻与传播学院、吉林大学非虚构影像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吉林大学广告创意传播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主办,吉林大学广告文化研究中心和吉林大学认知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协办了主题为“艺术与生态”的“文化融合·学术共建”国际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以线上形式进行,由传播系国际传播教研室主任赵贺副教授主持,吉林大学广告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博学老师评议。相关专业老师、在读本科生及硕士研究生共9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本期讲座仍由英国视觉艺术家Celyn Bricker主讲。

本次讲座中,Celyn再一次向在场师生展示了艺术家Joseph Beuys的作品。Celyn表示,这幅大家熟悉的《7000棵橡树》体现了艺术与环境的关系。通过这一作品,当地的环境逐渐改善,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逐渐显现。更重要的是,Joseph Beuys的尝试在当时极具创新性与开拓性。在二十一世纪的现在,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环境生态,并创作了更多关于气候的作品。如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埃利亚松把冰川从冰岛搬到会议现场,并将这些冰川放置成时钟形状,令其随着大会的进行而融化。埃利亚松的这一作品使观众能够更为真切地感受和触摸到气候变化的真实存在与影响。

接着,Celyn又借助自己的艺术作品向在线师生阐释他的环保设计理念。如这件关于珊瑚的创意作品,当观众走近它时,珊瑚开始出现白化的现象;当观众退后一步时,珊瑚便恢复了之前的色彩。Celyn表示,海水温度上升所导致的珊瑚白化现象及其程度,是衡量气候变化程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生态指标,他希望通过这幅作品,观众可以体验到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的动态平衡,以及自然界惊人的修复能力。

1FCE3

有别于《珊瑚》表达出人类对自然界进行人为破坏的后果,Celyn的另一幅名为《雨后》的作品则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界变化予以关注的重要性。当观众注视这幅作品时,屏幕上的溪流和雨林会逐一显现,而在无人关注时,屏幕会熄灭变为黑色。事实上,人类的共同关注与参与,才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

不仅如此,作为一位鸟类保护爱好者,Celyn在对鸟类因撞击高层玻璃而死亡现象的研究中又迸发出了新的艺术创意。他从鸟类对紫外线的感知这一视角出发,用透明的紫外线反射涂料进行创作,并覆盖高层建筑物的玻璃以防鸟类的撞击。期间,他还受到上海恒隆广场的邀请,将人眼可见图案与人眼不可见的紫外线图案结合起来,创作了一个防鸟撞建筑。Celyn特别强调,这件作品既是与都市生活者们的一种沟通,也是防止鸟撞的有力尝试。更重要的是,他希望这栋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商业建筑可以触及更多的市民与游客,发挥更广泛的启示作用。

作为本次讲座的评议人,王博学老师围绕自身研究领域与专业对讲座内容进行了总结与评议。他认为,Celyn的讲授内容横跨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西方当代艺术发展历程,丰富地阐述了当代艺术如何诠释艺术与观念、艺术与生活、艺术与自然、以及人类艺术与社会发展的议题。同时,Celyn通过展示自己与其他艺术家的作品,描绘了当代西方艺术家的思想文脉和思维演变。

现代艺术在杜尚的风格引领下,实现了从现代艺术向当代艺术的重大转折,而随着人工智能与算法时代的到来,当代艺术也会迎来新的转折。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Celyn的作品中看到对社群共创艺术形式和艺术传播公共价值的传承。这种共同创作的艺术理念,包含了美育的性质,通过艺术实践,重塑现代人的思想行为,通过艺术创作,使自然界和生活更加和谐美好。

同时,针对王博学老师所提出的 “如何看待媒介艺术化”这一问题,Celyn也提供了自己的一些见解。Celyn表示,媒介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极具深度探讨价值的议题。事实上,我们在艺术创作中所使用媒介工具的种类与属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作品的意义。而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合理使用不同媒介来实现创作思维的真正表达。

作为本系列讲座的最后一次内容,主持人赵贺老师与评议人王博学老师代表长久以来持续关注讲座的各位老师和同学向Celyn表达了真挚的祝福和感谢。Celyn也表示希望有机会可以和各位师生实现线下交流,并欢迎各位热爱创作环境主题艺术作品的师生与他进一步沟通与交流。